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夏威夷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推测谁可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破裂的幕后黑手还为时过早。他说:“在完成全面调查之前,没有人能够真正确定发生了什么。”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正引发多方关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对此发表意见。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特朗普29日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美媒今年2月的视频。视频中,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当被记者问及——考虑到这个项目在德国控制之下,美方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拜登回答说:“我向你保证,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转发这段视频的同时,特朗普发文称,“哇,多……的言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吗,大家?”↓
RT认为,特朗普这条帖子明显是在攻击拜登,暗示美国可能与本周早些时候发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有关,“美国前总统暗示,华盛顿可能是所谓天然气管道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
报道还提到,英国《每日邮报》向特朗普的发言人泰勒·布多维奇寻求对其上述说法的置评,但该发言人仅表示,这位美国前总统的“言论说明了一切”。
此前,特朗普当地时间9月28日还曾发文就“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表示,不应该让事态变得更严重,自己愿意“带头组队”,促成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谈判。
自9月26日发生水下爆炸以来,颇为诡异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已经进入第四天,重重谜团仍笼罩在波罗的海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之下。截至当地时间29日上午,没人知道管道破损的具体面积,无法测算泄漏将持续多久,周边国家的能源部门只能监测着巨量甲烷气体源源不断进入大气层。甲烷被视为气候变化的第二大元凶,仅次于二氧化碳。
迄今为止,各方能确认的信息只有:俄罗斯和欧洲共同投资建设的“北溪1号”及“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其靠近瑞典、丹麦领海的水下管线日先后因发生爆炸而破损。
丹麦能源署9月28日表示,受损管道共含有7.78亿立方米天然气。英国《卫报》援引能源分析人士的话说,如果完全释放,这大概“相当于130万辆汽车行驶一年”对大气的影响,也将成为人类史上最严重的天然气泄漏事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抨击该系列事件是“蓄意破坏”,并警告了欧盟“最强烈的反应。”但对于破坏者为谁,俄罗斯和美国各执一词。
9月28日,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称,已就近日“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的“”行为立案。应俄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也将在9月30日召开特别会议对此进行讨论。
“最近一到两周很难有调查进展。”当地时间9月28日晚,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政治学荣休教授科尔霍宁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只要危险气体仍不断从水下涌出,接近泄露地点就是不可能的。”
作为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的地缘政治专家,科尔霍宁曾担任该地区多国政府部门的政策顾问。他坦言,当下整个欧洲有关泄漏事件的“激烈情绪”正在高涨。人们虽然不知道全部真相,但仍可以基本明确两件事:泄漏“极大概率”是人为攻击,而最大受害者是欧洲。
危机肇始于当地时间9月26日早上,瑞典、挪威、丹麦的地震台监测到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东南部海域发生爆炸。瑞典国家地震台网专家比约恩·伦德说,监测画面能清楚地看到事发水域的海浪如何从底部反弹到水面。
约17个小时后,三国又监测到博恩霍尔姆岛东北部发生了一次更强烈的爆炸,相当于2.3级地震。当天,丹麦能源署证实,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监测到三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网泄漏情况。9月29号,瑞典政府又宣布发现了第四处泄漏点。
“北溪1号”管道2011年建成,是俄罗斯和欧洲能源合作的第一个长途管线项目,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全长约1200公里。“北溪2号”管道去年刚刚建成,与“北溪1号”相距不远,基本平行。由于乌克兰危机升级引发的西方对俄制裁,“北溪2号”并未实际投入运行,而“北溪1号”的能源输送也自下半年以来逐渐削减,直至8月中断。
作为俄欧能源动脉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每条管道由约10万根涂层钢管组成,钢管壁厚4.1厘米,外层包裹有6-11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指出,从技术上说,对这种管道进行人为破坏“并不困难”,只需要一艘船、一些爆炸装置和几个会安装炸弹的潜水员。
科尔霍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只有实际调查才能得知是否存在人为攻击的证据,但爆炸发生的时间及具置,都显示出“不可能存在如此巧合的事情”。爆炸发生的前一天,欧洲多国领导人刚刚宣布一条全新的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该管道自波兰经丹麦,穿越波罗的海到达挪威,全长850公里,被视为“北溪1号”和“北溪2号”的替代方案。“爆炸在此时发生,释放了一种信号:这里的任何管网都是不安全的。”
从更长的时间轴看,爆炸事件也几乎是在“破坏北溪的最佳时期”发生。科尔霍宁指出,当下正是欧洲能源危机最严重的当口,但按照现有的欧洲能源自主方案,除波兰等少数面临能源转型的国家外,德、法等主要国家估计在2023-2024年度就可以补足俄罗斯市场的缺口,至少可以实现一定的价格回调和供应缓解。“如果北溪管道被攻击的事件是在明年发生,其影响力就不可相提并论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爆炸地点。“所有爆炸地点紧邻瑞典和丹麦领海,但却在领海之外,处于两国的专属经济区中,在法律上仍属于国际水域。”科尔霍宁说,这一微妙的位置首先使得北约无法以“成员国领土领海被攻击”为由启动共同防御第5条,因而避免了美国、俄罗斯就此事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其次,如果事件发生在一国领海内,该国政府就对该事件拥有绝对的属地管辖权,可以单方面主导调查。但当下,各方只能采取国际联合调查的方式解决这一“国际水域问题”。其中,丹麦、瑞典及管道的所有者俄罗斯在法理上有主导调查的可能。
“在当下的地缘政治形势下,我怀疑欧、俄双方必须合作的联合调查是否能真正建立起来。”科尔霍宁说,“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极其危险、极具破坏性的攻击,却把查明真相和触发冲突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一些俄罗斯媒体则明确将矛头指向美国,认为一直反对“北溪2号”管道建设并对该项目实行制裁的美国才可能是“幕后黑手”。特别是针对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斯基的言论,俄罗斯方面向美国发出了一系列责问。
水下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科斯基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管道泄漏的照片,配了一句简短的英语:“谢谢美国。”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随即质问:“这是关于的官方声明吗?”俄罗斯驻联合国副大使波利安斯基更是向西科尔斯基“表示感谢”,因为他证明了“谁支持这种以方式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
而德国媒体则报道称,美国情报部门事前已经向德国政府发出警告,称北溪管道可能会受到攻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做出回应,认为如果北溪管道天然气泄漏被证明是袭击或破坏所致,那么这种结果不会有利于任何人的利益。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尚不能彻底排除技术问题诱发爆炸的可能性。德国国防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朱利安·帕拉克指出,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波罗的海作为北约和俄罗斯军事力量对峙的一线,一直处于多国情报网络全天候的监控下,而事发地的水域深度又不足以让大型潜艇等较隐蔽的攻击武器航行。
此外,“北溪1号”和“北溪2号”近期也确实缺乏检修。今年7月,加拿大一度以对俄制裁为由,拒绝归还德国运营商送检的“北溪1号”涡轮机,就酿成一场不大不小的外交风波,并导致“北溪1号”全面暂停供气。据塔斯社报道,本次爆炸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总裁阿列克谢·格里瓦赫再次表示,由于西方制裁,作为管道拥有者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近期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对管网进行应有的检修。
虽然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等欧洲政要反复表示“没有信息表明谁是幕后黑手”,但爆炸事件发生后,美俄第一时间就开始相互“指认”。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在数周前警告德国政府称,“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可能遭到俄方袭击。对此,欧洲分析人士提出疑问,认为俄罗斯对抗西方制裁的手段应当是延续最近数月来限制、中断能源供应的措施,而非炸毁管道。
“在瑞典和芬兰开始加入北约的进程后,俄罗斯已经取消了对芬兰的电力出口,这并不令人意外,我们也预料到俄方采取更多类似的能源反制措施,但瑞典并不相信俄方会对北欧采取军事手段。”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瑞典皇家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赫罗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面对指责,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9月28日表示,美方的说法“愚蠢而荒谬”ayx爱游戏。他说,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在爆炸事件中严重受损,“那些天然气正不断泄露,它们可价格不菲”。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总裁格里瓦赫进一步指出,虽然由于俄欧之间的能源供应已基本中断,爆炸事件本身不会对市场造成直接影响,但会让欧洲“即使在理论上也无法再获得俄罗斯天然气”,这使得俄、欧都是受害者。
稍早前的9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欧洲可以通过解除对“北溪2号”的制裁重新开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用该管线亿立方米的供气解决这个冬季的危机。但现在,德国媒体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如果大量盐水流入管道并造成腐蚀,管道将彻底无法使用。亦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称,初步估算爆炸事件的规模,这次泄漏可能意味着俄、欧投入数十亿欧元的管网在硬件上“永久关闭”。
格里瓦赫由此表示,主导破坏的一方“试图剥夺欧洲在关键时刻与俄罗斯解决能源供应的机会”。俄罗斯战略研究专家尼古拉·瓦维洛夫则表示,其目的“不是减少俄罗斯的收入ayx爱游戏,而是旨在增加其他国家的收入”。他认为,这将主要有利于美国。随着欧洲对俄能源脱钩,美国计划今年向欧盟市场供应至少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今美国能源企业将进一步从欧洲上涨的供气价格中获益。
科尔霍宁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无论凶手是谁,北溪爆炸事件最大的受害者都是欧洲。除了表层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外,爆炸极大加剧了波罗的海的地缘冲突风险。自芬兰、瑞典启动加入北约的进程以来,波罗的海已基本变为北约的“内水”,这也使得沿岸各国海军和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现在,爆炸事件发生了,作为管道拥有者的俄罗斯要进行调查,而俄海军很可能参加相关行动,这意味着波罗的海舰队将靠近丹麦、瑞典和挪威海岸。这很可能被视为军事威慑行动。”科尔霍宁分析道。北欧各国还担忧更多针对波罗的海水下管道及海上油气平台的攻击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发生,甚至上升为更严重的安全危机。
另一方面,爆炸事件也将加剧欧盟的内部矛盾。由于对“北溪”管网的攻击断绝了欧洲解决冬季能源燃眉之急的一部分希望,该事件引发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仅27日就增长11%,比2021年9月高出200%以上。最让分析人士担忧的是,目前欧盟能源价格平均涨幅为52%,但在一些需要能源转型或原本对俄能源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天然气和电费涨幅远超其他成员国。而这些涨幅最高的国家管道新闻,恰又是在对俄制裁等重大议程上与欧盟“离心离德”的国家。
其中,欧盟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天然气和电费涨幅已达76%。9月25日,极右翼政治人物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刚刚赢下该国大选,一个“最反欧洲”的政府即将在罗马组建。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原本就对全面对俄制裁颇有异议的意大利新政府走向欧盟对俄能源脱钩的对立面,并非没有可能。
无论如何,欧洲都必须度过这个寒冬。9月28日,丹麦外长科福德表示,将就爆炸事件和俄罗斯进行接触。对科尔霍宁来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操心:“从10月1日开始,我家里的电费要上涨五倍了。”ayx爱游戏ayx爱游戏ayx爱游戏